时间:2022-09-30 00:02:33 | 浏览:655
9月17日,河南经济报记者走进美丽的郾城区龙城镇,实地探访美丽乡村建设的秘籍。
“我们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用心打造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并深入开展崇道尚德、敬业奉献、文明和谐主题系列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带动群众见贤思齐,用文明的乡风不断润泽乡村厚土,用文化旅游逐渐兴村富民。”龙城镇党委书记张缙良开门见山说。
如今,行走在龙城镇,处处皆风景,处处有人文,处处见文明,美好乡村的生活蓝图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
孔沈邓村: 打造孔子文化村 文化旅游兴村富民
走进孔沈邓村,一进村就被村口牌楼上的对联所吸引:“在家勤俭守孝道,外出明礼讲诚信”,古朴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行走在孔沈邓村街头,大街小巷干净整洁,道路两侧植被郁郁葱葱,农家小楼鳞次栉比,房前屋后花团锦簇。
在孔沈邓村党支部书记邓青峰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紧邻沙河的耕读园,这里古色古香,文化气息浓郁。孔子雕塑“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巍然耸立。村支部书记邓青峰介绍说,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孔沈邓村留下足迹,村里有孔庙、孔井等遗址,有关于孔子东游讲学的历史传说、扶龙湖、聚贤亭的传说。村里把传承孔子儒家文化与全民守礼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村民自觉遵循孔孟之道,耕读传家,明礼诚信,孝老敬亲,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也为打造儒家特色民俗风情旅游村画上了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沙河畔孔子书屋,朝夕辉映,子夏亭巍然而立,子贡亭倚湖而傍。孔子书屋常有儒学大师讲学论道,孩子们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聚集到这里,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目前,耕读园已成为学习、宣传孔子儒家文化的基地,孔沈邓村由此也成为漯河市第一个孔子文化乡村,2017年还被评上了全国文明村。
“孔沈邓村有历史文化底蕴,交通便利而且临河傍水,但前几年一直没找到发展门路,经济比较落后。”龙城镇党委书记张缙良说道,经镇党委班子商讨研究,因村制宜,为该村制定了文化兴村、生态旅游富民的发展思路。第一步就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平整花坛、栽植鲜花绿化树、绘制墙体宣传画、修建排水沟、购置垃圾箱等,改变村内污水横流、垃圾乱倒现象。第二步将村里土地进行流转,大面积种植特色花卉和观赏林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打造郾城区的西花园。
龙城镇镇长姚棋介绍说,目前村里经多方筹集资金,精心打造了“孔子文化园”,又先后建设了石磨大道、石磨剧场、旧农具和民俗博物馆、孔子六艺场、河南第一家孔子学堂、孔子书屋,恢复了孔庙、孔井、孔街等文化景点,创建了孔子文化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不仅能够欣赏到自然生态景观,还能受到儒家文化熏陶。
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孔沈邓村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了漯河市儒润实业有限公司,注册了郾城区龙城镇儒润电子商务服务部和天猫优品项目,合作线上线下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全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另外,村里还计划在村室下建设冷藏库,对外出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的同时,咱还得想办法让群众的精神富起来!”邓青峰说,每年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村里都会举办民俗文化节;每年的9月28日都举办祭孔活动;每周在孔子学堂讲授“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知识,教授书法、绘画;定期举办“剪福字”“熬福粥”“背论语”等比赛。此外,村里还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引导村民节俭文明办事,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
漯河市电视台驻村党建指导员赵学民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千百年来,村民遵循孔孟之道,耕读传家,孝老敬亲,民风淳朴,如今孔沈邓村已成为漯河市第一个孔子文化乡村。下一步,孔沈邓村将继续沿着文化、旅游方向发展,依托现有的产业条件和优势区位,以“石磨家园”为根基,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片区,以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塚马村:特色回归 农耕文化得以保留
悠久的文化遗存、质朴的乡土风情,不仅是“留住乡愁”的精神财富,也是宝贵的发展资源。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龙城镇不少村都建立起了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村史馆,成为重新体味农耕文化,传承乡村记忆的好去处,其中以塚马村最为突出。
龙城镇塚马村村史馆于2017 年11月16日正式揭牌,展出面积400多平方米。记者来到龙城镇塚马村村史馆参观时,只见铁犁、泥缸、纺车、米斗、杆秤等原本散落乡间的农家物件,被有序摆放在展厅里,折射着先辈的田间智慧,也守护着日渐式微的乡村根脉。
“这一件件各类农作工具、旧时物件,展现了村民千百年来春耕、夏管、秋收、冬藏的农耕文化,传承乡村记忆的同时,也让后代了解过去父辈们的艰辛,会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塚马村支部书记马连军饱含深情地对记者讲述他们创建史管的初衷。
记者还看到了村史馆内展出的还有状元榜、精英榜、孝老爱老榜、好媳妇榜。马连军说,制作这些光荣榜,目的是让全村的老少爷们学有榜样,从而增强村民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记者还看到,该村村内坑塘较多,塚马村驻村第一书记宋胜辉说:“为了保护水资源,留住村民记忆,我们组建志愿者对水塘进行专人管护,通过引导和教育,增强了村民的保护意识,让村内坑塘永葆生机。”水是村庄灵气之所在,塚马村的坑塘,曾点缀了村民的生活,平时洗衣洗澡,夏天纳凉消暑,孩童捉鱼游泳,是农耕文化中清凉灵动的回忆。
仲李村:延续历史 厚重人文得以展现
井的挖掘,冲破自然的局限,以清冽甘甜的水,造福苍生,由井延伸出来的神话传说,浇灌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来到龙城镇仲李村,在村口的路中央,记者见到了一口据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井,唤作“娘娘井”,相传是战国时期齐宣王的妻子钟离春为救苍生于危难而挖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仲李村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不忘修护人文古迹,增加文化气息。村里通过召开村民大会,集体表决,将这口古井完整地保护了下来,并在井上搭建了一个仿古小亭子,一侧的石碑上镌刻着“娘娘井”的故事传说,鼓励村内百姓要饮水思源、不忘本心。
同时,该村加大对历史文物和自然特色文化景观的保护利用,充分发掘本土文化资源,尊重历史记忆,努力形成“一街一特色、一路一景观、一户一美景”格局。
仲李村支部书记副书记李学欣无不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对村内的东大庙、旧民宅、千年古松进行了整理修缮,恢复了历史古迹,在道路两侧加装了仿古路灯,打造了仲李村仿古一条街。下一步,筹划对沿街楼体进行统一设计改造,建成仿古特色牌楼、牌匾、雕塑,沿街两侧种植苗木花卉,修复古城墙遗址,串联娘娘井和古树古庙等文化节点,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将仲李村建设成生态、宜居、有文化底蕴的美丽新农村。”
6月17日、18日,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台州中心组第一代表小组来黄岩区,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活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蔡康陪同调研。“柔川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量大概有多少人次?亮点特色项目有哪些?”“模具小镇集聚了多少企业,年产
齐鲁网德州9月2日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禹城市通过流程再造和对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眼下,德州禹城伦镇投资打造现代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即将投用。现代牧场可饲养奶牛1.7万头,奶牛粪污可以进行厌氧发酵和发电,废
记者 王东昱/文图9月7日,驻马店市驿城区2022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暨“99公益日”活动先进单位颁奖仪式举行。驿城区西园街道办事处、驿城区水屯镇在此项目捐款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驿城区政府从慈善基金中按比例给予配捐鼓励30万元。驿城区政府三级
来源:【湖北省乡村振兴局】想象一下,年久失修的厂房如今成为整洁有序的工房,废弃的农房变成了美丽怡人的小游园,旧轮胎经简单装饰幻化成“另类”盆景,点缀着石磙、石磨等农耕物品的文化墙......这样的改变主要得益于村里就地取材,开展“六废”利用
9月17日,河南经济报记者走进美丽的郾城区龙城镇,实地探访美丽乡村建设的秘籍。“我们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用心打造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并深入开展崇道尚德、敬业奉献、文明和谐主题系列活动,用榜样的
让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走进乡村看振兴)——龙安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纪实 安阳融媒记者 申昕 防返贫、强帮扶,兴产业、促就业,夯基础、补短板。2020年年底,龙安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区委、区政府乘势而上、接续奋斗,通
红墙青瓦,秀丽的山水和热情的民俗,从宛城区的乡镇里开出花来。近年来,宛城区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各项工作往细里做、往实里做、往深里做,推动乡村善治落地生根,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所有贫困户“一收入两不愁
秋日里的甜,从一颗猕猴桃开始。 泰山区省庄镇亓家滩村猕猴桃又到了采摘的好时节,猕猴桃挂满枝头,一片丰收景象。在猕猴桃果园,游客们拿着小桶尽情采摘、品尝,享受丰收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听潺潺流水,观巍巍泰山,享自然风光。近年来,省庄镇依托猕
溪山胜境景区西部网讯(记者 鲁鹏飞)碧绿的草坪,葱郁的树木,流水潺潺,鸟鸣啁啾,薄雾缭绕……清晨的铜川照金秀房沟宛如一幅现代版《溪山行旅图》。而谁能想到,这样一幅青山绿水的山水画卷前身却是煤矿矿区。从矿区变身旅游区,昔日的煤矿工人做旅游,从
来源:【渭南日报】渭南日报 记者 彭斌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连日来,在潼关县留翎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秋季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清扫村庄、美化村部,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据第一书记蒋园钢介绍,村上正在进行发展产业的一件大事——建山泉水厂。利用独特
9月9日,市委副书记李雄斌在横山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强调要对标对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指标,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高质量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区政府区长贺建湘,区委副书记殷海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鲍二伟,区
新华社济南7月6日电(记者陈国峰)盛夏的鲁中山区雨水丰沛,一场雨过后,藏在大山深处的北崔崖村空气清新,青山如洗,村旁的遇龙河湍湍流淌,引来不少游客亲水消暑。小河沟能换回钱来?几年前,时任山东青州庙子镇北崔崖村委会主任的王海营在村民的质疑声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8日讯 疫情当下,公众对健康的重视显著增强,提升免疫力成为急剧增长的社会需求。新需求催生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泰安依托“养老泰安、养生泰山”资源优势,抢抓后疫情时代产业机遇,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大力发展免疫力经济。泰安
9月22日,安阳市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全国、全省乡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乡村建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佳 吕琳)9月23日,农历秋分,2022年黄石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美丽乡村健康跑,在黄石市西塞山区夏浴湖畔开跑。本次活动以“共建美丽乡村,跑向幸福生活”为主题,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