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17:52:51 | 浏览:1776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卢松 通讯员 潘泽豫
9月22日,漯河市召开“非凡十年 出彩漯河”源汇区专场新闻发布会。
“沙澧交汇处的700年古槐目睹了古老源汇的沧桑巨变,肃穆庄严的山西会馆见证了商埠重镇的接续辉煌。”源汇区委书记王奇山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源汇区在漯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相继荣获“全国医疗器械产业示范先导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等一批国字号金字招牌。
王奇山说,十年来,源汇区对标对表国家、省、市战略谋划,科学提出“一城两区三镇”发展布局,确立“两基地一中心一融合”战略定位和“南延、东优、西进”空间布局,尤其是今年抓住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和“三区三线”划定机遇,精心谋划了“一城一谷一园一片区”产业定位,扩展了发展空间,激活了发展潜能和动力。2012年至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达到225.9亿元,是十年前的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9%是十年前的2.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16%,是十年前的2.98倍。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源汇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史一鸣介绍,源汇区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实际,紧抓商贸服务传统优势产业和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着力培育的主导产业,按照“主导产业+专业园区+园中园+延链补链项目”的发展思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要素保障为依托,“一城一谷一园一片区”的产业定位逐步明晰,形成了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其中,一城,就是豫中南医疗器械城。重点围绕“体外诊断、医用耗材、医疗设备和流通服务”四个产业领域,建设三个专业园区,着力打造豫中南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一谷,就是中原智造谷。重点围绕“智能基础、智能核心、智能应用、系统集成服务”四个产业领域,建设五个专业园区,着力打造豫中南地区有影响力的智能装备生产制造新地标;一园,就是漯河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该产业园主要围绕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等八个门类,设核心功能区、协同产业区、绿色生活区、发展储备区四大功能区,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一片区,就是文旅融合示范区。源汇区坚持将着力点放在业态提升、空间拓展,要素集聚上,持续推动消费升级,加快文旅融合,增强辐射能力,着力打造全省文旅融合示范区。
介绍十年来生态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效时,源汇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石红伟介绍,十年来通过一项项工作的开展,一条条具体措施的落实,形成了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的有机统一,优良的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截至去年年底,全区大气优良天数由190天提升到261天,同比增加71天,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不断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截至2021年底,唐江河水质由劣五类水质提升到IV类水质并常年保持。沙河、澧河水质始终保持并优于地表水Ⅲ类。城市饮用水源地、3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越来越好,碧波绿岸随处可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市场化运营、日产日清,乡村环境得到较大改观。
作为漯河市的主城区、老城区,十年来源汇区的城区颜值持续提升。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政府副区长孟晋军介绍,源汇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盯住关键领域、解决突出问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实现了市容市貌由无序到规范、管理方式由粗放到精细的多重变化。十年间,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对全区393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惠及3万余户,近10万名群众。将全区设置为50个网格,配备网格长、文明宣传员、城市巡查员、城管执法员、卫生监督员五大员,做到了定人、定岗、定责,实现了城市管理全覆盖。各街道创新开展了红色物业“1155”模式,“群众点菜、对症下单”“民呼我应96771”等为民服务工作法,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闯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源汇区“三农”工作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源汇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政府副区长崔兴超介绍,源汇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三链同构”,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建设源汇区中原水产现代种业产业园、王会朝蔬菜农业产业园区、宋庄西红柿高效产业园区和大刘菌铖产业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区农村公路“村村通”实现全覆盖,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创建示范县区;实施“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战略,全区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89%;成功打造了“古韵半坡”“红映曹店”“贤耀陶桥”“幸福宋庄”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形成了“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村村各不同”的发展格局。
十年奋进路,逐梦新征程。王奇山表示,站位新时代,源汇区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必胜信心、鼓足干劲斗志、积极担当作为,推动各项工作争先出彩,谱写源汇高质量发展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卢松 通讯员 潘泽豫9月22日,漯河市召开“非凡十年 出彩漯河”源汇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沙澧交汇处的700年古槐目睹了古老源汇的沧桑巨变,肃穆庄严的山西会馆见证了商埠重镇的接续辉煌。”源汇区委书记王奇山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
源汇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3例密切接触者部分活动轨迹的通告近期国内、省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多例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核酸初筛阳性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在我区存在活动轨迹。为及时发现风险人群,有效防范疫情发生,现将3例密切接触者的部分活动轨迹公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韩端莹9月22日,全市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工作现场会召开。市政协主席王克俊,副主席田冠亭带领与会人员到源汇区马路街办事处、空冢郭镇观摩“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建设运行工作。观摩团在马路街街道参观“协
情 况 通 报关于宋某某(信息发布人、女童母亲)网上视频举报其女儿被猥亵、殴打一事,源汇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成立由纪检、检察、公安、教育、妇联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关于宋某某举报其女儿在幼儿园被女教师猥亵问
郾城区关于开展主城区区域核酸检测的通告根据市常态化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经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9月3日在郾城区主城区开展一轮区域核酸检测。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采样时间2022年9月3日6:30—9:30。二、采样范围沙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地区一座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2020年全市GDP总量为1573.9亿元,在河南省18个地市中排名第15位,与其人口排名一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漯河常住人口为236.75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1
9月21日,河南省漯河市委常委、军分区大校司令员陈先胜,军分区大校政委鲁建辉、大校副司令员田锋、动员处上校处长王体振,到漯河市源汇区检查调研县、乡两级人民武装部“四个秩序”规范化建设情况。源汇区人武部上校部长周建民、上校政委孔海峰陪同调研。
【来源:漯河教育网_源汇区】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教育先行。为深入贯彻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源汇区第三实验小学于2022年9月26日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会议上,刘新安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张晓亚 李猛抗战英雄、移风易俗、孝老爱亲、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疫情防控……一幅幅主题鲜明、生动有趣的墙画,为乡村增添了缤纷的色彩。近日,记者走进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蔡庄村,被村内的一幅幅形象生动的主题艺术墙
9月22日下午,源汇区法院邀请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师生走进法院,“沉浸式”体验司法审判流程、零距离了解审判文化,为即将拍摄的校园法治情景剧做开拍前准备。在该院法官普法团成员刘亚伟法官的引导下,师生们先后参观了立案庭、安检室、审判法庭、羁押室等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李向杰9月24日,源汇区召开污染防治“百日攻坚”工作会。会议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石红伟主持,区长史一鸣出席并对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德军、大气科长李波,副区长王彦杰,区污染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李猛 张建强9月25日上午,大刘镇组织召开2022年“三秋”可燃物禁烧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动员会。会议由镇人大主席陈晓东主持,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各行政村“两委”干部及监委会成员参加会议。会议学习传达了全区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9月22日,“非凡十年出彩漯河”源汇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大厦举行。会议邀请了源汇区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向社会发布源汇区在新时代十年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就特色、亮点工作回答记者提问。党的十八大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通讯员 姜科峰9月13日,许慎阳光园小区的业主在家门口开始办理不动产证。办证现场,工作人员指导填写表格、审核材料,现场发证,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许慎阳光园小区为漯河市人民路城市综合体改造项目的安置房,2016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