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14:21:02 | 浏览:534
8月31日,记者在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召陵区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服务宗旨,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程,全力补短板、强弱项,聚力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统计显示,十年间,用于民生的支出达16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
“全区办成了一批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交通、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文旅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召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沈建伟在发布会上说。
浓墨重彩绘通途
“十年来,召陵区以‘追求卓越,敢于超越’的思想理念,实干兴业,接续奋斗,实现了交通事业大发展,群众为此走上了致富路、幸福路。”沈建伟说。
干线公路实现大跨越。累计投资2.4亿元改造升级国道、省道40公里,特别是将北环路升级为国道,彻底改变了全区没有一级公路的历史,有力助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累计投资2.5亿元,新修改建农村公路全长338公里,全区自然村通硬化率达100%,成功创建了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省级示范区。
城市路网更加完善。累计投入近8亿元,新修城区道路23条38公里,形成了“十横十三纵”的路网框架,城市交通“四通八达”。
道路运输综合服务能力极大提升。近年来,全区公路环境日益改善,通班车率日益提升。最近又开通了漯河车站-老窝镇下提于村、漯河车站-万金镇卸载村等2条城乡公交客运班线,同时还延伸调整4条客运线路,及时解决了剩余44个村庄约8万余人的就近乘车问题。目前全区农村通客车里程达到389公里,各镇、建制村通班车率均达100%,实现了“出门见路,抬脚上车”的工作目标。
教育事业发生非凡变化
“全区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沈建伟说,十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确保了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生均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先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102个;城区陆续新建了区实验中学、许慎中学等一大批中小学和幼儿园,累计增加学位1.6万余个,“入学难”“入园难”“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2022年,全区幼儿园达到101所,在园幼儿14000余人,其中公办园学位7181个,占比达到5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70所,在校生60607人,入学率达到100%,公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达到95%以上,召陵区获得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荣誉称号;目前,全区共有高中3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6.5%,比2012年提高5.5个百分点;投入4.5亿元占地185亩的中等专业学校正在规划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一流的中等专业学校。
文旅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十年来,我们全面提升了区文化馆、图书馆的软硬件配置,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100%;建立了1100多人的文化人才队伍,业余文艺团队达到96个,建成城市字圣书苑6座、村级书屋166个,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沈建伟说,总投资1800多万元的全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166个村、9个社区室内外健身场实现全覆盖,为城乡居民娱乐健体提供了活动场所。
十年来,召陵区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国家级汽车场地越野公开赛,先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等10余个,有效推动了乡村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目前,全区总投资2.4亿元的区人民医院及传染病区和核酸检测实验室等项目已建成投用;总投资2.2亿元的区中医院项目即将建成投运。同时召陵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医疗集团,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就医。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我们积极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目前全区共有镇敬老院4家、民办养老机构4家、区级特困供养中心1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4所、农村幸福院151个,已构建起了多层级、互补型的养老设施格局。”沈建伟说,全区城市、农村低保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月185元和90元,分别提高到了现在的630元和420元。脱贫攻坚期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补差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258元,保障标准位居全市第一。
十年来,全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1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资金3.2亿元,扶持2700多人实现创业;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4万人次。扎实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培训持证人员1.2万人次。
2022年,全区医疗保险扩面参保人数达到41万余人,与10年前相比增长9倍多。目前辖区参保群众已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与城乡居民和原新农合合并前相比提高10%。同时,积极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目前辖区参保群众已真正实现了“一码在手,报销无忧”的美好愿景。
沈建伟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召陵区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为目标,竭尽全力把更多地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5月17日下午,召陵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2022年召陵区退役军人工作会暨召陵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待对象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动员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全体班子成员及工作专班同志,各镇(街道)武装部长和负责退役军人业务工作的同志参加会议。区人武部政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落细落实,实现召陵区“三区三基地一家园”建设目标,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月7日,召陵区文化旅游局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们要勇于担责,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在一天干好一天,在一年干好一年,为召陵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实践中去,倾听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发扬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和勇气,在建设出彩召陵、平安召陵的进程中
2021年11月,漯河市下发并实施《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办法》(简称《办法》),召陵区高度重视,积极实行县级干部牵头包、属地和区直单位具体包、科级干部亲自抓的责任分包制度,探索实践“三项机制”,扎实推动各项问题楼盘化解措施落实落细。统
8月31日,记者在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召陵区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服务宗旨,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程,全力补短板、强弱项,聚力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统计显示,十年间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召陵区将按照市委部署,围绕‘三区三基地一家园’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带基地,建设召陵人民的幸福美好家园。”10月18日,召陵区委书记李湛谈到如何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时表示。他指出,下一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漯河市召陵区委政法委围绕“平安法治星”创建,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营造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提高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融合渠道,浓厚创建氛围。围绕“平安法治星”创建,综合运用“线上+线下”“传统+新型”
大河网讯 “全区生产总值由93亿元提高到204亿元,增长1.2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986元、8949元增长到37337元、22850元,分别增长1.2倍、1.6倍……”8月31日,在漯河市召开的“非凡十年 出彩漯河”召陵区专场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通讯员 韩娟娟骄阳似火热浪涌,项目建设战正酣。7月14日下午,漯河市召陵区组织开展上半年重点项目观摩讲评活动,再次奏响项目攻坚奋进曲,以项目建设“加速度”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快车道”。在召陵区委书记李湛和区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卢松通讯员苏焕祎“一天时间,工商部门就帮我们完成了工商注册手续。前期选址时,商务局的人员全程陪同跟踪服务,帮助快速选定招商中心,同时为我们积极解决职工住宿问题。”7月12日,蓝宝科创产业园项目负责人王龙超介绍,“我们选择到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广超 实习生 张意凡8月31日,漯河市召开“非凡十年 出彩漯河”召陵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召陵区十年来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的主要做法。召陵区委书记李湛,区委常委、副区长何克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
5月12日上午,漯河市召陵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大会设主会场和分会场,主会场设在召陵区政府综合楼三楼会议室。各镇(街道、办)在所在地设分会场。出席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也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朱红 韩娟娟电力装备产业园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宠物食品产业园生产车间繁忙有序……12月30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临近岁末,漯河市召陵区在项目建设的加速竞跑中呈现出勃勃生机。据介绍,截至目前,召陵区1
短短八十天,双汇5000万只肉鸡项目完成了从土地报批到项目开工建设,实现了“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175亩的双汇第三工业园,一个月完成了土地征迁、组卷上报等工作,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税收1
走进际华三五一五智能鞋靴生产车间,全自动PU注射转盘机和智能胶粘生产线正在有序作业,同比传统生产线能够节约人员40人左右,产能提升33%。作为老牌工业企业的中坚力量,际华三五一五皮革皮鞋有限公司以技术革新为基点,持续推动设备更新换代,开启了